口罩三年,很多人过足了电子产品的“网瘾”,疫情结束后,这些人发现手机也不是那么吸引人了,都投入了赚钱的队伍中。而且我国的
口罩三年,很多人过足了电子产品的“网瘾”,疫情结束后,这些人发现手机也不是那么吸引人了,都投入了赚钱的队伍中。
而且我国的经济正在稳中向好,大家应该更加鼓足干劲,跟着政府政策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。
但实际上,与好的预期相反,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,大家对于政府提倡的事情,反响平平、甚至连干都不想干。
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
一些脱离实际的专家
1、部分不实际的专家
我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承,这从三年的抗疫过程就能体现出来,所有人共同抗疫,团结一致,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着贡献。
大大小小的力量汇聚起来,最终抗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平凡的群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感人的英雄。这样有序的管理水平以及配合的行为,得到了世界的认可。
可是遭到一些脱离现实的专家,一顿“我就是真理”的输出,对很多人民产生了较大的伤害,使得人们现在对很多事情都看淡了。
2、买房建议
买房方面,年轻人由于工作时间短,加上自己需要开销,很少有人能独自攒出来一笔钱用于买房。很多人靠着父母帮助买了房子,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的更好,才愿意承担这样巨大的开销。
但是一些专家就不同了,不从老百姓的实际经济情况出发,提出来希望老百姓把存在银行的钱拿出来投入楼市,这与老百姓的期望相违背。
因为不管是存钱,还是买房,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希望有一个房子住就好了。而不是把手里的钱全部花出去,尽可能多买房子空放着,给自己造成负担。
3、失业税建议
还有一位专家建议,向失业的人征收失业税,因为他们是社会上的蛀虫。
失业的人很多都是被动失业的,他们也想多挣钱,来保障自己今后的生活。本来已经很苦了,结果现在没了工作,专家不能“拿出自己的钱”伸出援手,竟然还要雪上加霜,向他们收取额外的费用。
即使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刺激这些失业的人尽快找到工作,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适合每一个人面临的情况。
有的人因为年龄限制找不到工作,有的人因为经验太少找不到工作,有的人工作太累了想休息一段时间,有的人因为向往自由只想灵活就业。每个人都有自己面临的情况,不能一概而论。
所以当专家提出意见时,很多人都认为专家的建议主观性太强了,根本没有深入到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中,真实的调查一番后,再提出来为民为国的建议。所以很多人对这种不负责任的专家非常反感。
现实困难
1、接收信息缺失
除了部分专家的所作所为令老百姓麻木之外,还有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的“双刃剑”,使得老百姓们对政府提倡的兴趣缺缺。这里是指双刃剑中的“不利之剑”,有国家才有小家,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,一般情况下,提出的民生措施会发布在本地政府官网上。
除了学生以及网络工作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,专门找到官网查看最真实的消息。其他人则因为事务繁忙,基本都是通过短暂的空闲时间,接触网络媒体,了解最新讯息。
这种情况一般会导致两种结果。一是不能及时看到发布的最新消息,对自己的现状做出来相应的改变。二是因为时间原因,看信息了解一半后,又投入了工作,过后将这件事情忘了,只记得一半的消息,导致了解信息不全面,可能会产生误解。
2、关注当下
虽然老百姓是组成社会的一员,但是国家事务离老百姓太远了,很多人对国家发布的很多方面政策不太了解。
大多数人拿着手机都看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,也就是政策发布后,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。例如民生、医疗等方面。但奇怪的是专家很少在这几方面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。
此外,自从疫情之后,大部分人都开始兢兢业业的埋头挣钱了。基本都将目光放在当下,而不是好高骛远的想着未来的生活。
即使国家为了提高人们挣钱的欲望,鼓励人们通过地摊经济就业。但是老百姓们宁愿把钱存在银行,也不愿意拿出来一小部分用来投资了,可能顾虑的东西太多了。
3、缺少参与感
其实,老百姓们经历社会时间长,脑子非常灵活,适应社会的能力非常强,他们很乐意随着时代的改变,随时对自己的人生方向进行调整。
竟社会是前进的,一部分人带动另一部分人做出改变,剩下的人怕成为例外,也快速做出了改变,社会整体就向前发展了,群体和社会是相互影响的。
不过,即使老百姓做出改变,但是他们因为各种原因,很难挣到足够置办提高生活水平的钱。很多人即使提高了生活水平,也是提前消费。
因为现实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。收入低,一家人每天都要消费,导致老百姓入不敷出,很难对没有参与感的事情感兴趣。
当然,老百姓离不开国家,国家也离不开老百姓,如果要老百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就需要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活困难。只有他们的生存生活问题得到解决,才会没有顾忌的对很多事情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。
TAG:政府,参与感,政策,双刃剑